美世智能电动汽车专项调研:《研发人才管理实践报告H1》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的新技术革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补贴红利时代的结束,价格战开始后内卷严重,种种市场波动对于各家新能源车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企业生存的制胜关键。
较为成熟的“三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为“三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电动化基础;而在软件颠覆汽车定义的风潮下,“三智”技术也将在智能控制的角度继续为电动化技术提出新要求。企业能否通过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长跑、交付和落地能力,实现降本增效?能否在产品方面找准Z世代的消费心理,将产品本身转化为客户服务的价值导向?这背后考验着智能电动车企在系统集成、软件设计与测试、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对当前终端市场消费者购买心态和消费喜好的思考。
经济振荡导致行业员工编制变化,人员扩张趋势逐步放缓,而对于智能电动研发人才的需求反增不减。企业如何保留核心研发人才构筑行业壁垒?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紧跟行业浪潮?优化人员配置,提升组织效能,在创新研发的同时降本增效成为现下各大车企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共同诉求。应行业发展之需,美世于2023年4月启动《美世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人才专项会员制调研》,并于近期发布第一期《研发人才管理实践报告》。
本期调研共收集了42家涉及智能电动业务的企业,其中90%为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自动驾驶、三电、智能座舱等细分行业的核心客户。
调研表明,93%的参调企业正在开展或计划开展新能源/智能网联研发方面的业务。同比2022年,涉及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向的企业大幅增加,由四成增长为七成;涉及三电业务的企业增量趋于平缓,由五成增长为六成。该趋势反映出部分新能源玩家在电动化领域已经打好了基础,逐渐成熟,开始步入车辆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设计的关键成长期。
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接近一半的企业中智能电动研发人员占研发总人数的50%以上,进一步探究发现这部分平均值为85.3%,企业电动化和智能化研发人才的储备量不断提升;在人才获取方面,社会招聘仍然是电动化/智能化研发人才的主要来源,但通过校园招聘和内部培养来获取和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研发人才的趋势有所上升,这也是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增量的部分,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将成为解决人才供给问题的关键。
薪酬管理方面,已有超40%的企业针对智能电动研发人才进行薪酬结构的差异化设计, 目前,薪酬竞争力和个人职业发展仍然是电动化、智能化人才首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这些热门岗位的人才的差异化薪酬管理,人才的流动、吸引与发展,还有哪些发现呢?美世将在本次人才管理报告中针对智能电动领域研发人才管理趋势进行深度讨论,为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关解决方案
相关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