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世动力电池材料行业人力资源实践分享:应届生招聘
引言
1. 车企抢电池,电池厂抢人
应届毕业生薪资水涨船高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5%,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强国的德国达到28%,美国仅7%,日本仅2%。当“新四化”浪潮席卷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多数处于满产状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需求,企业还在不断加快新增产能建设。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吸引资本向动力电池产业涌入,随着企业大幅扩产,对相关岗位的需求量也大幅激增。据万得数据显示,A股78家锂电池概念股2021年员工人数累计净增近20万人。以某动力电池制造巨头企业为例,2021年员工人数同比增长5万人,增幅达152.74%,其中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增幅居前。
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人才荒”现象正在加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为了争取人才,各大电池厂商抛来高薪的橄榄枝。美世动力电池材料整体薪酬调研发现,非一线城市博士学历应届毕业生的起始年度基本工资市场中位值可达25.4万人民币,是2022年化工二线城市16.5万的1.5倍。据外部校招网站信息显示,某正极材料头部企业非一线城市的博士应届生岗位起始年度基本工资可以达到70万。
2. 高端人才供应不足
扩张潮导致人才短缺
动力电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来自新技术和新产品,所以研发人才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动力电池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懂机械与自动化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重中之重。据《2022美世动力电池材料整体薪酬调研》显示,在动力电池材料行业中,排在热门招聘专业前三名的分别是机械与自动化、材料学和化学工程,而以材料学为王牌学科的中南大学更是校招中的热门高校之一。
除此以外,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少企业甚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宁德市则以上汽和宁德时代两家龙头企业为依托,启动“三都澳人才计划”和“宁智回归”工程,吸引一批宁籍海归。《2022美世动力电池材料整体薪酬调研》也显示,有75%的公司会从海外招聘留学生,显著高于美世2022年《锐视中国》全行业的数据(50%)。
3. 不仅“来得了
还要”留得住“
面对活跃的应届生人才市场,吸引及保留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当企业不知道怎样留住关键人才时,部分公司还是求助于“老三样”:加工资,提奖金,许承诺。但是很有可能企业付出了大量现金成本的情况下,年轻员工却并不买账,这种以单纯增加薪酬来保留员工的做法,也间接造成人工成本的提高,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本支出。
而员工福利虽然在企业的支出中占比不大,但在提升员工体验、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方面作用显著。此外,相较于现金,福利的可复制性相对较低,容易在人才竞争中形成优势。据《2022美世动力电池材料整体薪酬调研》显示,31%的企业会根据不同学历的校招生提供不同的福利政策,比如落户福利、房租补助、宿舍和新能源车购车福利等特别福利。
美世观察
第一, 由于行业热度和行业发展阶段,动力电池材料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应届生“争夺战”形势,高薪offer层出不穷。
第二, 动力电池材料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具有高学历化的特征。因此,懂研发、机械自动化或者材料学的高素质人才及海外留学生是行业内争夺的关键人才。
第三, 有效的福利方案可以帮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在“砸钱”的同时,也需要从年轻人的价值主张出发,设计有吸引力的福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