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中国企业员工补充养老储蓄计划市场调研报告 

在当今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员工补充养老储蓄计划作为一种重要的福利工具,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这类计划不仅能够为员工提供额外的经济保障,帮助他们应对未来的养老需求,还能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此方面,美世达信员工福利(MMB)自2013年就已开始保持关注,并在近三年连续发起《中国企业员工补充养老储蓄计划市场调研》。2024-2025年度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进一步丰富了调研内容,以覆盖14个行业的618家企业调研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员工补充养老储蓄计划的意义、实施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确保其成功,助力企业在中国养老趋势中把握机遇。

本文选取了报告中部分关键调研发现,旨在为企业提供设计和实施补充养老储蓄计划的有效参考依据和实际行动指南。通过深入挖掘调研数据,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补充养老储蓄计划在中国企业中的定位、发展态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情况

1. 绝大多数企业对养老相关问题高度关注

报告显示,对于近年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关注,其中82%的企业对延迟退休政策“非常关注”,认为其将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工作积极性及养老储蓄需求等;41%的企业表示正持续关注此类计划,显示企业正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2. 计划增速放缓但计划目标更明确  

调研显示,参调企业中有23%(140家企业)已经为员工建立了补充养老储蓄计划,在已成立的计划(150个计划)中,54%的计划成立超过10年,29%为近6-10年内成立,仅6%为近1-2年成立,显示计划增速放缓。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以前年度,近1-2年新建的计划覆盖群体逐渐聚焦“关键人才”凸显其背后的差异化福利策略

计划实施与管理运营现状

1. DC型计划和企业年金占据主流

在已建立的计划中,93%的计划为成本可控且灵活性高的缴费确定型(DC)计划,仅7%为待遇确定型(DB)计划;计划模式方面,企业年金仍是首选模式(占比44%),其税收优势最受认可;团体养老保险(26%)和类年金信托(26%)因监管方面优势和设计灵活优势分列二、三位。

2. 收益表现与管理痛点并存  

报告显示,2023年34%的养老计划收益率为2%-3%区间,这一结果可能与大部分计划的默认组合为固收或固收+权益组合相关。对于计划近三年的收益情况,仅53%的企业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36%的企业明确表示不满,凸显优化计划资产配置的迫切性

3. 供应商的计划管理能力受关注

长期管理和运营是补充养老储蓄计划能否有效达成目标的关键。根据调研,在计划回顾内容中,企业最关注市场趋势(79%)、政策变动(79%)及投资业绩(63%)。在进行养老金日常管理时,企业对供应商的前三大诉求包括:养老金产品设计(得分4.16/5)、投资收益(4.05/5)、服务效率(4.02/5),显示企业对计划管理能力的重视

4. 企业内计划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已建立计划的企业中,仅有19%设立了相关的正式管理委员会,多数依赖HR单部门(39%)或多部门松散协作(36%)。此外,仍有36%的企业未建立计划的定期回顾机制。

美世观点:如何有效提升补充养老储蓄计划运营效果

  • 方案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策略和员工特征在发生变化,方案设计也需要定期复核和动态调整。企业可以匹配人才战略,灵活调整覆盖群体(如关键人才)、缴费规则(按年龄/职级分级)及领取条件(如在职提取选项);
  • 成本有效性:平衡直接成本(缴费、税收优化)与间接成本(人工管理、员工沟通成本等),探索数字化工具降低人工投入,同时通过多元投资组合提升收益空间;
  • 沟通有效性:将养老计划融入“整体薪酬”与“财务健康”宣导,通过案例化、可视化内容增强员工参与感;
  • 管理有效性:以“减少管理风险+把控投资收益+达成计划目标”为整体目标进行管理,尽可能建立清晰的治理结构和明确的投资管理机制,并确保良好的员工体验。
相关解决方案
    相关见解